多种方法和中医治疗弱视配合
中医治疗弱视是指眼球内部、外部无任何器质性病变,而矫正视力不能到正常者。中医治疗弱视认为肝是人体贮藏血的主要脏腑,喜舒畅调达,最恶抑郁。怒伤肝,肝失调达,则肝气横逆,气机不畅,血脉淤滞;脾气主升,主运化。中医治疗弱视重视随访与家庭巩固治疗,弱视在基本痊愈后,不能以为大功告成,万事大吉,一切治疗停止。中医治疗弱视认为气为阳,血为阴,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血的运行需要依赖气的推动。祖国医学认为“肝藏血”,“肝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说明肝血充盈,则视物精明,能辨五色。肾为先天之本,阴阳之脏,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精生髓,髓通于脑,脑为髓之海。
中医治疗弱视通过扶助正气,提高肮脏功能活力,延缓人体衰老过程,提高机体新陈代谢能力,解除风热所致眼病的治法。早在隋·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中就有近似本病的记载。《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目青盲候》曰“眼无障翳,而不见物,谓之盲”。中医治疗弱视在基本痊愈后仍心须坚持家庭巩固治疗,逐渐减少次数,在慢慢停止,坚持随访,第一年内每月复诊一次,以后两年内应每三月复查一次。中医治疗弱视若气虚推动乏力,血常因此而瘀阻。血运瘀滞,证中少见,但不可不注意辨证而则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失去濡养,抗病能力降低,
中医治疗弱视还要注意保持双眼视力平衡,在弱视眼视力上升到0.9以上,仍与健眼相差很大者,应当采用半遮盖疗法或交替压抑疗法,使弱视眼视力上升,与健眼视力保持平衡,防止弱视复发。中医治疗弱视认为睁眼乏力,久视眼珠隐隐作胀,黑睛边缘生翳,久而不愈,或外眼端好,视物昏朦,视神经乳头苍白,视网膜出血等。如起病突然,胞睑浮肿,白睛红赤或黑睛起翳,伴有眼痒眼痛,眵泪并作,羞明怕日,眼闭不开等,间或伴有恶寒、发热、头痛、脉浮数等全身症状。1920年刘光耀先生著《眼科金镜·盲》曰“症之初起不痛不痒,不红不肿,如无症状,只是不能睹物,盲瞽日久,父母不知为盲”,中医治疗弱视认为本病属中医“视瞻昏渺”的范畴。
对于配戴眼镜及综合治疗仍不能矫正眼位的弱视儿童,应当尽早进行斜视手术。术后再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防止弱视复发。中医治疗弱视说,精乃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肾的阴阳平衡,精气充沛,才能髓海丰满,目光敏锐。若肝胆亏损,肾精不足,目失濡养,则目睛不明而弱视。中医治疗弱视还认为脾与胃互为表里,彼此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共同完成人体消化、吸收、运送营养和气血生化的作用;肺的主要功能是主一身之气。人体组织脏腑的活动,气血、津液等的输布,都依赖肺气;肾藏精,若肾精耗伤,肾气虚弱,冲任失调,气血不和,肾精不充,精失所养,致身体虚弱。易反复发作的慢性外障眼病及眼底病后期,有退行性变化的内障眼病。
中医治疗弱视正如张景岳所说:“肝肾之气足则目精彩光明,肝肾之气乏则目昏蒙眩晕。”双眼视功能训练,当弱视眼视力达到0.6时,就可以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如手描实体镜、同时视训练及融合训练等。当立体视觉锐度≤60"者,一般不会出现弱视复发。中医治疗弱视叩刺渗透家庭疗法由梅花针叩刺与活血通络药组合而成。适用于风邪入络,血络瘀阻之证。风亦有内、外之别。外风者,太阳风邪传入阳明,挟热而下;内风者,从内而生,厥阴肝木,虚热生风。在弱视眼注视性质转入中心注视后,一般不会复发。视力虽然以达到0.9,仍为旁中心的弱视儿童,疗效不宜巩固,因为有时注视性质的改变比视力提高需要更长的时间,所以要注意这方面的训练,以防止弱视复发。中医治疗弱视在外感眼病中以外感风热最为多见,故眼科疏风清热法应用范围较广。如风重于热,流泪症状较重,或星翳浮起,可配伍适量的辛温解表药使用,以加强祛风止痛、祛风止泪、祛风退翳之功。间有风邪不挟热而挟寒、挟湿的灵活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