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法简介:叩刺就是梅花针刺激人体部位,渗透就是外用中草药涂抹到人体部位,叩刺渗透疗法即在人体部位边叩刺边涂抹的一种治疗方法。
自动梅花针产品和通络药液配方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以“秘方药液+专用器械+指定穴位+时间灵活”的治疗模式,专业治疗青少年近视,弱视,受到用户的高度好评。 |
|
|
|
|
|
|
中医在儿童近视的问题上与西医有不同的理解 |
2014/10/14 8:25:50 |
中医在儿童近视的问题上与西医有不同的理解
中医看眼睛的问题,总是从肝、心、脾、肺、肾五脏,或是和五脏配合的六腑来看,从五脏六腑和十二经络的寒热虚实来看。中医和西医对疾病的认识、病因诊断、发病机理及诊疗方法等方面均有很大区别,由于对眼病的认识及发病理论上的不同,在治疗上也有很大差异。眼睛是健康的视窗 古时候中医看的科目分成十三科,其中有一科就是眼科。眼科可以说是非常专业,所以在过去特别有几个例如《医宗金鉴》里头有《眼科心法》,另外还有一本书是《瀛海经维》,很多与眼睛有关的专书出来,而且并不是一般的中医生都能学习。中医治疗眼病注重与全身和眼睛的联系,注重眼与脏腑、与经络、与气血、与律液的关系,根据五轮八廓学说辨证施治;而西医治疗眼病着重于眼局部生理病理及结构的改变,辅以全身治疗。治疗方法上中医以内治为主;而西医则以眼局部治疗为主。
祖国医学对儿童近视眼的病因病机及其治疗有其独特见解,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针刺疗法、中药疗法等,常能缓解症状,增进视力,尤其对假性儿童近视及轻度儿童近视疗效良好。儿童近视是以视近清晰,视远模糊为特征的眼病,古称能近怯远症,至清代的《目经大成》一书始才称为儿童近视。其中由先天而生,儿童近视程度较高者称为近觑,俗称觑觑眼。在儿童近视眼的病因方面中医认为,劳伤脏腑,肝气不足,兼受风邪,精华之气衰弱,或先天票受不足,或后天阳气内虚为其发病主要原因。西医则认为除先天遗传因素外,指高度儿童近视眼有家族史者,后天性儿童近视主要以环境因素为主,勿用眼不当,缺乏眼睛保健常识,近距离工作时间过久,致使调节疲劳,久而久之,使眼球前后轴变长,形成儿童近视。“能近怯远症,肝经不足肾经病,光华咫尺视物模糊,莫待精衰盲已定。”“当宜补心炎,并治心气不足。”
中医师学习一般都是内科,像是妇人内科、小儿内科等,但是在眼科方面就特别分出来,特别有专属的一科叫眼科,是十三科中的一科。 眼睛酸、涩的问题,在中医来看大部分都是由于疲劳、太累了,还包括睡眠太少、长时间看书、看电脑、看电视等等,这类过度专注的疲劳所造成。在儿童近视眼的诊断及分类方面,中医称本证只辨咫尺,能近怯远,但没有详细分类。西医对儿童近视服的诊断较明确,分类也较详细,如单纯儿童近视,复性儿童近视散光,混合散光,调节性儿童近视即功能性儿童近视,高度儿童近视即病理性儿童近视等。眼睛我们一般认为跟肝经和肾经这两个经络最为密切,当然跟心经也有关系,但是最重要的肝和肾。大部分眼睛有老花状况的人,多半都是肾虚或是肾水比较虚;年轻一点的人多半都是肝火比较旺。眼睛疲劳会出现干涩、酸、流眼泪等现象,尤其有视力上的毛病,更容易发生眼睛干涩问题,因为他利用视力要非常的专注,那就很容易产生干涩。
古代医书对儿童近视眼多有论述。隋代《诸病源候论》说:“夫目不能远视者,由目为肝之精华,若劳伤脏腑,肝气不足,兼受风邪,使精华之气衰弱,故不能远视。”宋代《银海精微》说:“问曰:能儿童近视不能远视者,何也?答曰:血虚气不足也,”在儿童近视眼的预防方面,中医强调用食物疗法,如多吃动物肝脏、核桃仁、黑芝麻等。其次为眼保健操,穴位按摩预防等。西医强调用眼卫生,包括光线,用眼时间控制,避免过度疲劳等。过去有人讲过“眼睛在身体里是一个反射,就是反应整个人的状况”。我们看确实也是有道理。眼睛有黑的部分和白的部分,黑的部分仔细用放大镜去看,有一丝一丝的东西那叫“虹膜”。虹膜上面状况的改变可以看出这个人身体上有什么疾病。眼睛也是一个判断身体是否健康的视窗。
在儿童近视眼的治疗方面,中医强调内治为主,外治为辅,根据八纲辨证,按气血不足、肝肾虚弱、阳气不足或脾胃虚弱等不同类型,分别给予不同的中草药方剂,外治以传统的针灸和按摩为代表,中医叩刺渗透家庭疗法等。西医治疗以局部治疗为主,基本上不用口服药,包括戴普通眼镜和隐形眼镜,使光点后移,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其次是应用手术的办法来故变眼球的基本结构,使角膜变扁平,前后径变短,如目前盛行的放射状角膜切开术、角膜板层镜片术、角膜切削术、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开术等,都是近几年开展的治疗儿童近视眼的手术。元代《此事难知》说:“目能儿童近视者,责其有水,不能远视者,责其无火。”明代《景岳全书》说:“不能远视者,阳气不足也。”《审视瑶函》说;“目能儿童近视而不能远视者,阳不足,阴有余,病于少火者也,无火是以光华不能发越于远,而拘儿童近视耳。”
|
上一条:中医对近视问题的认识以及对眼镜矫正的理解 |
下一条:有效避免近视的危害的发生 |
|